summaryrefslogtreecommitdiffstats
path: root/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
diff options
context:
space:
mode:
Diffstat (limited to '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
-rw-r--r--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core_locking.rst115
-rw-r--r--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index.rst40
-rw-r--r--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ipoib.rst111
-rw-r--r--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opa_vnic.rst156
-rw-r--r--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sysfs.rst21
-rw-r--r--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tag_matching.rst63
-rw-r--r--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user_mad.rst164
-rw-r--r--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user_verbs.rst72
8 files changed, 742 insertions, 0 deletions
diff --git a/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core_locking.rst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core_locking.rst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42f08038d
--- /dev/null
+++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core_locking.rst
@@ -0,0 +1,115 @@
+
+.. include:: ../disclaimer-zh_CN.rst
+
+:Original: Documentation/infiniband/core_locking.rst
+
+:翻译:
+
+ 司延腾 Yanteng Si <siyanteng@loongson.cn>
+
+:校译:
+
+ 王普宇 Puyu Wang <realpuyuwang@gmail.com>
+ 时奎亮 Alex Shi <alexs@kernel.org>
+
+.. _cn_infiniband_core_locking:
+
+==================
+infiniband中间层锁
+==================
+
+ 本指南试图明确infiniband中间层的锁假设。它描述了对位于中间层以下的低
+ 级驱动程序和使用中间层的上层协议的要求。
+
+睡眠和中断环境
+==============
+
+ 除了以下异常情况,ib_device结构体中所有方法的低级驱动实现都可以睡眠。
+ 这些异常情况是列表中的任意的方法:
+
+ - create_ah
+ - modify_ah
+ - query_ah
+ - destroy_ah
+ - post_send
+ - post_recv
+ - poll_cq
+ - req_notify_cq
+
+ 他们可能不可以睡眠,而且必须可以从任何上下文中调用。
+
+ 向上层协议使用者输出的相应函数:
+
+ - rdma_create_ah
+ - rdma_modify_ah
+ - rdma_query_ah
+ - rdma_destroy_ah
+ - ib_post_send
+ - ib_post_recv
+ - ib_req_notify_cq
+
+ 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安全调用(它们)。
+
+ 此外,该函数
+
+ - ib_dispatch_event
+
+ 被底层驱动用来通过中间层调度异步事件的“A”,也可以从任何上下文中安全调
+ 用。
+
+可重入性
+--------
+
+ 由低级驱动程序导出的ib_device结构体中的所有方法必须是完全可重入的。
+ 即使使用同一对象的多个函数调用被同时运行,低级驱动程序也需要执行所有
+ 必要的同步以保持一致性。
+
+ IB中间层不执行任何函数调用的序列化。
+
+ 因为低级驱动程序是可重入的,所以不要求上层协议使用者任何顺序执行。然
+ 而,为了得到合理的结果,可能需要一些顺序。例如,一个使用者可以在多个
+ CPU上同时安全地调用ib_poll_cq()。然而,不同的ib_poll_cq()调用之间
+ 的工作完成信息的顺序没有被定义。
+
+回调
+----
+
+ 低级驱动程序不得直接从与ib_device方法调用相同的调用链中执行回调。例
+ 如,低级驱动程序不允许从post_send方法直接调用使用者的完成事件处理程
+ 序。相反,低级驱动程序应该推迟这个回调,例如,调度一个tasklet来执行
+ 这个回调。
+
+ 低层驱动负责确保同一CQ的多个完成事件处理程序不被同时调用。驱动程序必
+ 须保证一个给定的CQ的事件处理程序在同一时间只有一个在运行。换句话说,
+ 以下情况是不允许的::
+
+ CPU1 CPU2
+
+ low-level driver ->
+ consumer CQ event callback:
+ /* ... */
+ ib_req_notify_cq(cq, ...);
+ low-level driver ->
+ /* ... */ consumer CQ event callback:
+ /* ... */
+ return from CQ event handler
+
+ 完成事件和异步事件回调的运行环境没有被定义。 根据低级别的驱动程序,它可能是
+ 进程上下文、softirq上下文或中断上下文。上层协议使用者可能不会在回调中睡眠。
+
+热插拔
+------
+
+ 当一个低级驱动程序调用ib_register_device()时,它宣布一个设备已经
+ 准备好供使用者使用,所有的初始化必须在这个调用之前完成。设备必须保
+ 持可用,直到驱动对ib_unregister_device()的调用返回。
+
+ 低级驱动程序必须从进程上下文调用ib_register_device()和
+ ib_unregister_device()。如果使用者在这些调用中回调到驱动程序,它
+ 不能持有任何可能导致死锁的semaphores。
+
+ 一旦其结构体ib_client的add方法被调用,上层协议使用者就可以开始使用
+ 一个IB设备。使用者必须在从移除方法返回之前完成所有的清理工作并释放
+ 与设备相关的所有资源。
+
+ 使用者被允许在其添加和删除方法中睡眠。
diff --git a/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index.rst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index.rst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5634cc483
--- /dev/null
+++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index.rst
@@ -0,0 +1,40 @@
+.. SPDX-License-Identifier: GPL-2.0
+
+.. include:: ../disclaimer-zh_CN.rst
+
+:Original: Documentation/infiniband/index.rst
+
+:翻译:
+
+ 司延腾 Yanteng Si <siyanteng@loongson.cn>
+
+:校译:
+
+ 王普宇 Puyu Wang <realpuyuwang@gmail.com>
+ 时奎亮 Alex Shi <alexs@kernel.org>
+
+.. _cn_infiniband_index:
+
+==========
+infiniband
+==========
+
+.. toctree::
+ :maxdepth: 1
+
+ core_locking
+ ipoib
+ opa_vnic
+ sysfs
+ tag_matching
+ user_mad
+ user_verbs
+
+
+
+.. only:: subproject and html
+
+ Indices
+ =======
+
+ * :ref:`genindex`
diff --git a/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ipoib.rst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ipoib.rst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56517ea5f
--- /dev/null
+++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ipoib.rst
@@ -0,0 +1,111 @@
+.. include:: ../disclaimer-zh_CN.rst
+
+:Original: Documentation/infiniband/ipoib.rst
+
+:翻译:
+
+ 司延腾 Yanteng Si <siyanteng@loongson.cn>
+
+:校译:
+
+ 王普宇 Puyu Wang <realpuyuwang@gmail.com>
+ 时奎亮 Alex Shi <alexs@kernel.org>
+
+.. _cn_infiniband_ipoib:
+
+=========================
+infiniband上的IP(IPoIB)
+=========================
+
+ ib_ipoib驱动是IETF ipoib工作组发布的RFC 4391和4392所规定的
+ infiniband上IP协议的一个实现。它是一个“本地”实现,即把接口类型设置为
+ ARPHRD_INFINIBAND,硬件地址长度为20(早期的专有实现向内核伪装为以太网
+ 接口)。
+
+分区和P_Keys
+============
+
+ 当IPoIB驱动被加载时,它会使用索引为0的P_Key给每个端口创建一个接口。要用
+ 不同的P_Key创建一个接口,将所需的P_Key写入主接口的
+ /sys/class/net/<intf name>/create_child文件里面。比如说::
+
+ echo 0x8001 > /sys/class/net/ib0/create_child
+
+ 这将用P_Key 0x8001创建一个名为ib0.8001的接口。要删除一个子接口,使用
+ ``delete_child`` 文件::
+
+ echo 0x8001 > /sys/class/net/ib0/delete_child
+
+ 任何接口的P_Key都由“pkey”文件给出,而子接口的主接口在“parent”中。
+
+ 子接口的创建/删除也可以使用IPoIB的rtnl_link_ops来完成,使用两种
+ 方式创建的子接口的行为是一样的。
+
+数据报与连接模式
+================
+
+ IPoIB驱动支持两种操作模式:数据报和连接。模式是通过接口的
+ /sys/class/net/<intf name>/mode文件设置和读取的。
+
+ 在数据报模式下,使用IB UD(不可靠数据报)传输,因此接口MTU等于IB L2 MTU
+ 减去IPoIB封装头(4字节)。例如,在一个典型的具有2K MTU的IB结构中,IPoIB
+ MTU将是2048 - 4 = 2044字节。
+
+ 在连接模式下,使用IB RC(可靠的连接)传输。连接模式利用IB传输的连接特性,
+ 允许MTU达到最大的IP包大小64K,这减少了处理大型UDP数据包、TCP段等所需的
+ IP包数量,提高了大型信息的性能。
+
+ 在连接模式下,接口的UD QP仍被用于组播和与不支持连接模式的对等体的通信。
+ 在这种情况下,ICMP PMTU数据包的RX仿真被用来使网络堆栈对这些邻居使用较
+ 小的UD MTU。
+
+无状态卸载
+==========
+
+ 如果IB HW支持IPoIB无状态卸载,IPoIB会向网络堆栈广播TCP/IP校验和/或大量
+ 传送(LSO)负载转移能力。
+
+ 大量传送(LSO)负载转移也已实现,可以使用ethtool调用打开/关闭。目前,LRO
+ 只支持具有校验和卸载能力的设备。
+
+ 无状态卸载只在数据报模式下支持。
+
+中断管理
+========
+
+ 如果底层IB设备支持CQ事件管理,可以使用ethtool来设置中断缓解参数,从而减少
+ 处理中断产生的开销。IPoIB的主要代码路径不使用TX完成信号的事件,所以只支持
+ RX管理。
+
+调试信息
+========
+
+ 通过将CONFIG_INFINIBAND_IPOIB_DEBUG设置为“y”来编译IPoIB驱动,跟踪信
+ 息被编译到驱动中。通过将模块参数debug_level和mcast_debug_level设置为1来
+ 打开它们。这些参数可以在运行时通过/sys/module/ib_ipoib/的文件来控制。
+
+ CONFIG_INFINIBAND_IPOIB_DEBUG也启用debugfs虚拟文件系统中的文件。通过挂
+ 载这个文件系统,例如用::
+
+ mount -t debugfs none /sys/kernel/debug
+
+ 可以从/sys/kernel/debug/ipoib/ib0_mcg等文件中获得关于多播组的统计数据。
+
+ 这个选项对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在正常运行时,在debug_level设置为
+ 0的情况下启用这个选项是安全的。
+
+ CONFIG_INFINIBAND_IPOIB_DEBUG_DATA当data_debug_level设置为1时,可以
+ 在数据路径中启用更多的调试输出。 然而,即使禁用输出,启用这个配置选项也
+ 会影响性能,因为它在快速路径中增加了测试。
+
+引用
+====
+
+ 在InfiniBand上传输IP(IPoIB)(RFC 4391)。
+ http://ietf.org/rfc/rfc4391.txt
+
+ infiniband上的IP:上的IP架构(RFC 4392)。
+ http://ietf.org/rfc/rfc4392.txt
+
+ infiniband上的IP: 连接模式 (RFC 4755)
+ http://ietf.org/rfc/rfc4755.txt
diff --git a/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opa_vnic.rst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opa_vnic.rst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12b147fbf
--- /dev/null
+++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opa_vnic.rst
@@ -0,0 +1,156 @@
+.. include:: ../disclaimer-zh_CN.rst
+
+:Original: Documentation/infiniband/opa_vnic.rst
+
+:翻译:
+
+ 司延腾 Yanteng Si <siyanteng@loongson.cn>
+
+:校译:
+
+ 王普宇 Puyu Wang <realpuyuwang@gmail.com>
+ 时奎亮 Alex Shi <alexs@kernel.org>
+
+.. _cn_infiniband_opa_vnic:
+
+=============================================
+英特尔全路径(OPA)虚拟网络接口控制器(VNIC)
+=============================================
+
+英特尔全路径(OPA)虚拟网络接口控制器(VNIC)功能通过封装HFI节点之间的以
+太网数据包,支持Omni-Path结构上的以太网功能。
+
+体系结构
+========
+
+Omni-Path封装的以太网数据包的交换模式涉及Omni-Path结构拓扑上覆盖的一个或
+多个虚拟以太网交换机。Omni-Path结构上的HFI节点的一个子集被允许在特定的虚
+拟以太网交换机上交换封装的以太网数据包。虚拟以太网交换机是通过配置结构上的
+HFI节点实现的逻辑抽象,用于生成和处理报头。在最简单的配置中,整个结构的所有
+HFI节点通过一个虚拟以太网交换机交换封装的以太网数据包。一个虚拟以太网交换机,
+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以太网网络。该配置由以太网管理器(EM)执行,它是可信的结
+构管理器(FM)应用程序的一部分。HFI节点可以有多个VNIC,每个连接到不同的虚
+拟以太网交换机。下图介绍了两个虚拟以太网交换机与两个HFI节点的情况::
+
+ +-------------------+
+ | 子网/ |
+ | 以太网 |
+ | 管理 |
+ +-------------------+
+ / /
+ / /
+ / /
+ / /
+ +-----------------------------+ +------------------------------+
+ | 虚拟以太网切换 | | 虚拟以太网切换 |
+ | +---------+ +---------+ | | +---------+ +---------+ |
+ | | VPORT | | VPORT | | | | VPORT | | VPOR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NIC | VNIC | | VNIC | VNIC |
+ +-----------+------------+ +-----------+------------+
+ | HFI | | HFI |
+ +------------------------+ +------------------------+
+
+
+Omni-Path封装的以太网数据包格式如下所述。
+
+==================== ================================
+位 域
+==================== ================================
+Quad Word 0:
+0-19 SLID (低20位)
+20-30 长度 (以四字为单位)
+31 BECN 位
+32-51 DLID (低20位)
+52-56 SC (服务级别)
+57-59 RC (路由控制)
+60 FECN 位
+61-62 L2 (=10, 16B 格式)
+63 LT (=1, 链路传输头 Flit)
+
+Quad Word 1:
+0-7 L4 type (=0x78 ETHERNET)
+8-11 SLID[23:20]
+12-15 DLID[23:20]
+16-31 PKEY
+32-47 熵
+48-63 保留
+
+Quad Word 2:
+0-15 保留
+16-31 L4 头
+32-63 以太网数据包
+
+Quad Words 3 to N-1:
+0-63 以太网数据包 (pad拓展)
+
+Quad Word N (last):
+0-23 以太网数据包 (pad拓展)
+24-55 ICRC
+56-61 尾
+62-63 LT (=01, 链路传输尾 Flit)
+==================== ================================
+
+以太网数据包在传输端被填充,以确保VNIC OPA数据包是四字对齐的。“尾”字段
+包含填充的字节数。在接收端,“尾”字段被读取,在将数据包向上传递到网络堆
+栈之前,填充物被移除(与ICRC、尾和OPA头一起)。
+
+L4头字段包含VNIC端口所属的虚拟以太网交换机ID。在接收端,该字段用于将收
+到的VNIC数据包去多路复用到不同的VNIC端口。
+
+驱动设计
+========
+
+英特尔OPA VNIC的软件设计如下图所示。OPA VNIC功能有一个依赖于硬件的部分
+和一个独立于硬件的部分。
+
+对IB设备分配和释放RDMA netdev设备的支持已经被加入。RDMA netdev支持与
+网络堆栈的对接,从而创建标准的网络接口。OPA_VNIC是一个RDMA netdev设备
+类型。
+
+依赖于HW的VNIC功能是HFI1驱动的一部分。它实现了分配和释放OPA_VNIC RDMA
+netdev的动作。它涉及VNIC功能的HW资源分配/管理。它与网络堆栈接口并实现所
+需的net_device_ops功能。它在传输路径中期待Omni-Path封装的以太网数据包,
+并提供对它们的HW访问。在将数据包向上传递到网络堆栈之前,它把Omni-Path头
+从接收的数据包中剥离。它还实现了RDMA netdev控制操作。
+
+OPA VNIC模块实现了独立于硬件的VNIC功能。它由两部分组成。VNIC以太网管理
+代理(VEMA)作为一个IB客户端向IB核心注册,并与IB MAD栈接口。它与以太网
+管理器(EM)和VNIC netdev交换管理信息。VNIC netdev部分分配和释放OPA_VNIC
+RDMA netdev设备。它在需要时覆盖由依赖HW的VNIC驱动设置的net_device_ops函数,
+以适应任何控制操作。它还处理以太网数据包的封装,在传输路径中使用Omni-Path头。
+对于每个VNIC接口,封装所需的信息是由EM通过VEMA MAD接口配置的。它还通过调用
+RDMA netdev控制操作将任何控制信息传递给依赖于HW的驱动程序::
+
+ +-------------------+ +----------------------+
+ | | | Linux |
+ | IB MAD | | 网络 |
+ | | | 栈 |
+ +-------------------+ +----------------------+
+ | | |
+ | | |
+ +----------------------------+ |
+ | | |
+ | OPA VNIC 模块 | |
+ | (OPA VNIC RDMA Netdev | |
+ | & EMA 函数) | |
+ | | |
+ +----------------------------+ |
+ | |
+ | |
+ +------------------+ |
+ | IB 核心 | |
+ +------------------+ |
+ | |
+ | |
+ +--------------------------------------------+
+ | |
+ | HFI1 驱动和 VNIC 支持 |
+ | |
+ +--------------------------------------------+
diff --git a/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sysfs.rst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sysfs.rst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e9a48b0b2
--- /dev/null
+++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sysfs.rst
@@ -0,0 +1,21 @@
+.. include:: ../disclaimer-zh_CN.rst
+
+:Original: Documentation/infiniband/sysfs.rst
+
+:翻译:
+
+ 司延腾 Yanteng Si <siyanteng@loongson.cn>
+
+:校译:
+
+ 王普宇 Puyu Wang <realpuyuwang@gmail.com>
+ 时奎亮 Alex Shi <alexs@kernel.org>
+
+.. _cn_infiniband_sysfs:
+
+=========
+Sysfs文件
+=========
+
+sysfs接口已移至
+Documentation/ABI/stable/sysfs-class-infiniband.
diff --git a/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tag_matching.rst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tag_matching.rst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19b99587b
--- /dev/null
+++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tag_matching.rst
@@ -0,0 +1,63 @@
+.. include:: ../disclaimer-zh_CN.rst
+
+:Original: Documentation/infiniband/tag_matching.rst
+
+:翻译:
+
+ 司延腾 Yanteng Si <siyanteng@loongson.cn>
+
+:校译:
+
+ 王普宇 Puyu Wang <realpuyuwang@gmail.com>
+ 时奎亮 Alex Shi <alexs@kernel.org>
+
+.. _cn_infiniband_tag_matching:
+
+============
+标签匹配逻辑
+============
+
+MPI标准定义了一套规则,称为标签匹配,用于将源发送操作与目的接收匹配。以下参数必
+须与以下源和目的参数相匹配:
+
+* 沟通者
+* 用户标签--通配符(wild card)可由接收方指定
+* 来源等级--通配符可由接收方指定
+* 目的地等级 – wild
+
+排序规则要求,当一对以上的发送和接收消息信封可能匹配时,包括最早发布-发送和最早
+发布-接收的一对是必须用来满足匹配操作的一对。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标签是按照它们被
+创建的顺序消耗的,例如,如果早期的标签不能用来满足匹配规则,那么后来生成的标签
+可能被消耗。
+
+当消息从发送方发送到接收方时,通信库可能试图在相应的匹配接收被发布之后或之前处
+理该操作。如果匹配的接收被发布,这就是一个预期的消息,否则就被称为一个意外的消
+息。实现时经常为这两种不同的匹配实例使用不同的匹配方案。
+
+为了减少MPI库的内存占用,MPI实现通常使用两种不同的协议来实现这一目的:
+
+1. Eager协议--当发送方处理完发送时,完整的信息就会被发送。在send_cq中会收到
+一个完成发送的通知,通知缓冲区可以被重新使用。
+
+2. Rendezvous协议--发送方在第一次通知接收方时发送标签匹配头,也许还有一部分
+数据。当相应的缓冲区被发布时,响应者将使用头中的信息,直接向匹配的缓冲区发起
+RDMA读取操作。为了使缓冲区得到重用,需要收到一个fin消息。
+
+标签匹配的实现
+==============
+
+使用的匹配对象有两种类型,即发布的接收列表和意外消息列表。应用程序通过调用发布
+的接收列表中的MPI接收例程发布接收缓冲区,并使用MPI发送例程发布发送消息。发布的
+接收列表的头部可以由硬件来维护,而软件则要对这个列表进行跟踪。
+
+当发送开始并到达接收端时,如果没有为这个到达的消息预先发布接收,它将被传递给软
+件并被放在意外(unexpect)消息列表中。否则,将对该匹配进行处理,包括交会处理,
+如果合适的话,将数据传送到指定的接收缓冲区。这允许接收方MPI标签匹配与计算重叠。
+
+当一个接收信息被发布时,通信库将首先检查软件的意外信息列表,以寻找一个匹配的接
+收信息。如果找到一个匹配的,数据就会被送到用户缓冲区,使用一个软件控制的协议。
+UCX的实现根据数据大小,使用急切或交会协议。如果没有找到匹配,整个预置的接收列
+表由硬件维护,并且有空间在这个列表中增加一个预置的接收,这个接收被传递给硬件。
+软件要对这个列表进行跟踪,以帮助处理MPI取消操作。此外,由于硬件和软件在标签匹
+配操作方面预计不会紧密同步,这个影子列表被用来检测预先发布的接收被传递到硬件的
+情况,因为匹配的意外消息正在从硬件传递到软件。
diff --git a/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user_mad.rst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user_mad.rst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d9ab2edfb
--- /dev/null
+++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user_mad.rst
@@ -0,0 +1,164 @@
+.. include:: ../disclaimer-zh_CN.rst
+
+:Original: Documentation/infiniband/user_mad.rst
+
+:翻译:
+
+ 司延腾 Yanteng Si <siyanteng@loongson.cn>
+
+:校译:
+
+ 王普宇 Puyu Wang <realpuyuwang@gmail.com>
+ 时奎亮 Alex Shi <alexs@kernel.org>
+
+.. _cn_infiniband_user_mad:
+
+===============
+用户空间MAD访问
+===============
+
+设备文件
+========
+
+ 每个InfiniBand设备的每个端口都有一个“umad”设备和一个“issm”设备连接。
+ 例如,一个双端口的HCA将有两个umad设备和两个issm设备,而一个交换机将
+ 有每个类型的一个设备(对于交换机端口0)。
+
+创建MAD代理
+===========
+
+ 一个MAD代理可以通过填写一个结构体ib_user_mad_reg_req来创建,然后在
+ 适当的设备文件的文件描述符上调用IB_USER_MAD_REGISTER_AGENT ioctl。
+ 如果注册请求成功,结构体中会返回一个32位的ID。比如说::
+
+ struct ib_user_mad_reg_req req = { /* ... */ };
+ ret = ioctl(fd, IB_USER_MAD_REGISTER_AGENT, (char *) &req);
+ if (!ret)
+ my_agent = req.id;
+ else
+ perror("agent register");
+
+ 代理可以通过IB_USER_MAD_UNREGISTER_AGENT ioctl取消注册。另外,所有
+ 通过文件描述符注册的代理在描述符关闭时将被取消注册。
+
+ 2014
+ 现在提供了一个新的注册IOctl,允许在注册时提供额外的字段。这个注册
+ 调用的用户隐含了对pkey_index的使用(见下文)。现在提供了一个新的
+ 注册IOctl,允许在注册时提供额外的字段。这个注册调用的用户隐含了对
+ pkey_index的使用(见下文)。
+
+接收MADs
+========
+
+ 使用read()接收MAD。现在接收端支持RMPP。传给read()的缓冲区必须至少是
+ 一个struct ib_user_mad + 256字节。比如说:
+
+ 如果传递的缓冲区不足以容纳收到的MAD(RMPP),errno被设置为ENOSPC,需
+ 要的缓冲区长度被设置在mad.length中。
+
+ 正常MAD(非RMPP)的读取示例::
+
+ struct ib_user_mad *mad;
+ mad = malloc(sizeof *mad + 256);
+ ret = read(fd, mad, sizeof *mad + 256);
+ if (ret != sizeof mad + 256) {
+ perror("read");
+ free(mad);
+ }
+
+ RMPP读取示例::
+
+ struct ib_user_mad *mad;
+ mad = malloc(sizeof *mad + 256);
+ ret = read(fd, mad, sizeof *mad + 256);
+ if (ret == -ENOSPC)) {
+ length = mad.length;
+ free(mad);
+ mad = malloc(sizeof *mad + length);
+ ret = read(fd, mad, sizeof *mad + length);
+ }
+ if (ret < 0) {
+ perror("read");
+ free(mad);
+ }
+
+ 除了实际的MAD内容外,其他结构体ib_user_mad字段将被填入收到的MAD的信
+ 息。例如,远程LID将在mad.lid中。
+
+ 如果发送超时,将产生一个接收,mad.status设置为ETIMEDOUT。否则,当一个
+ MAD被成功接收后,mad.status将是0。
+
+ poll()/select()可以用来等待一个MAD可以被读取。
+
+ poll()/select()可以用来等待,直到可以读取一个MAD。
+
+发送MADs
+========
+
+ MADs是用write()发送的。发送的代理ID应该填入MAD的id字段,目的地LID应该
+ 填入lid字段,以此类推。发送端确实支持RMPP,所以可以发送任意长度的MAD。
+ 比如说::
+
+ struct ib_user_mad *mad;
+
+ mad = malloc(sizeof *mad + mad_length);
+
+ /* fill in mad->data */
+
+ mad->hdr.id = my_agent; /* req.id from agent registration */
+ mad->hdr.lid = my_dest; /* in network byte order... */
+ /* etc. */
+
+ ret = write(fd, &mad, sizeof *mad + mad_length);
+ if (ret != sizeof *mad + mad_length)
+ perror("write");
+
+交换IDs
+=======
+
+ umad设备的用户可以在发送的MAD中使用交换ID字段的低32位(也就是网络字节顺序中
+ 最小有效的一半字段)来匹配请求/响应对。上面的32位是保留给内核使用的,在发送
+ MAD之前会被改写。
+
+P_Key索引处理
+=============
+
+ 旧的ib_umad接口不允许为发送的MAD设置P_Key索引,也没有提供获取接收的MAD的
+ P_Key索引的方法。一个带有pkey_index成员的struct ib_user_mad_hdr的新布局已
+ 经被定义;然而,为了保持与旧的应用程序的二进制兼容性,除非在文件描述符被用于
+ 其他用途之前调用IB_USER_MAD_ENABLE_PKEY或IB_USER_MAD_REGISTER_AGENT2 ioctl
+ 之一,否则不会使用这种新布局。
+
+ 在2008年9月,IB_USER_MAD_ABI_VERSION将被增加到6,默认使用新的ib_user_mad_hdr
+ 结构布局,并且IB_USER_MAD_ENABLE_PKEY ioctl将被删除。
+
+设置IsSM功能位
+==============
+
+ 要为一个端口设置IsSM功能位,只需打开相应的issm设备文件。如果IsSM位已经被设置,那
+ 么打开调用将阻塞,直到该位被清除(或者如果O_NONBLOCK标志被传递给open(),则立即返
+ 回,errno设置为EAGAIN)。当issm文件被关闭时,IsSM位将被清除。在issm文件上不能进
+ 行任何读、写或其他操作。
+
+/dev文件
+========
+
+为了用 udev自动创建相应的字符设备文件,一个类似::
+
+ KERNEL=="umad*", NAME="infiniband/%k"
+ KERNEL=="issm*", NAME="infiniband/%k"
+
+ 的规则可以被使用。它将创建节点的名字::
+
+ /dev/infiniband/umad0
+ /dev/infiniband/issm0
+
+ 为第一个端口,以此类推。与这些设备相关的infiniband设备和端口可以从以下文件中确定::
+
+ /sys/class/infiniband_mad/umad0/ibdev
+ /sys/class/infiniband_mad/umad0/port
+
+ 和::
+
+ /sys/class/infiniband_mad/issm0/ibdev
+ /sys/class/infiniband_mad/issm0/port
diff --git a/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user_verbs.rst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user_verbs.rst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970bc1a4e
--- /dev/null
+++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infiniband/user_verbs.rst
@@ -0,0 +1,72 @@
+.. include:: ../disclaimer-zh_CN.rst
+
+:Original: Documentation/infiniband/user_verbs.rst
+
+:翻译:
+
+ 司延腾 Yanteng Si <siyanteng@loongson.cn>
+
+:校译:
+
+ 王普宇 Puyu Wang <realpuyuwang@gmail.com>
+ 时奎亮 Alex Shi <alexs@kernel.org>
+
+.. _cn_infiniband_user_verbs:
+
+=================
+用户空间verbs访问
+=================
+
+ ib_uverbs模块,通过启用CONFIG_INFINIBAND_USER_VERBS构建,使用户空间
+ 通过“verbs”直接访问IB硬件,如InfiniBand架构规范第11章所述。
+
+ 要使用verbs,需要libibverbs库,可从https://github.com/linux-rdma/rdma-core。
+ libibverbs包含一个独立于设备的API,用于使用ib_uverbs接口。libibverbs
+ 还需要为你的InfiniBand硬件提供适当的独立于设备的内核和用户空间驱动。例如,
+ 要使用Mellanox HCA,你需要安装ib_mthca内核模块和libmthca用户空间驱动。
+
+用户-内核通信
+=============
+
+ 用户空间通过/dev/infiniband/uverbsN字符设备与内核进行慢速路径、资源管理
+ 操作的通信。快速路径操作通常是通过直接写入硬件寄存器mmap()到用户空间来完成
+ 的,没有系统调用或上下文切换到内核。
+
+ 命令是通过在这些设备文件上的write()s发送给内核的。ABI在
+ drivers/infiniband/include/ib_user_verbs.h中定义。需要内核响应的命令的结
+ 构包含一个64位字段,用来传递一个指向输出缓冲区的指针。状态作为write()系统调
+ 用的返回值被返回到用户空间。
+
+资源管理
+========
+
+ 由于所有IB资源的创建和销毁都是通过文件描述符传递的命令完成的,所以内核可以跟
+ 踪那些被附加到给定用户空间上下文的资源。ib_uverbs模块维护着idr表,用来在
+ 内核指针和不透明的用户空间句柄之间进行转换,这样内核指针就不会暴露给用户空间,
+ 而用户空间也无法欺骗内核去跟踪一个假的指针。
+
+ 这也允许内核在一个进程退出时进行清理,并防止一个进程触及另一个进程的资源。
+
+内存固定
+========
+
+ 直接的用户空间I/O要求与作为潜在I/O目标的内存区域保持在同一物理地址上。ib_uverbs
+ 模块通过get_user_pages()和put_page()调用来管理内存区域的固定和解除固定。它还核
+ 算进程的pinned_vm中被固定的内存量,并检查非特权进程是否超过其RLIMIT_MEMLOCK限制。
+
+ 被多次固定的页面在每次被固定时都会被计数,所以pinned_vm的值可能会高估一个进程所
+ 固定的页面数量。
+
+/dev文件
+========
+
+ 要想用udev自动创建适当的字符设备文件,可以采用如下规则::
+
+ KERNEL=="uverbs*", NAME="infiniband/%k"
+
+ 可以使用。 这将创建设备节点,名为::
+
+ /dev/infiniband/uverbs0
+
+ 等等。由于InfiniBand的用户空间verbs对于非特权进程来说应该是安全的,因此在udev规
+ 则中加入适当的MODE或GROUP可能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