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aryrefslogtreecommitdiffstats
path: root/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
diff options
context:
space:
mode:
Diffstat (limited to '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
-rw-r--r--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amu.rst100
-rw-r--r--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booting.txt246
-rw-r--r--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elf_hwcaps.rst240
-rw-r--r--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hugetlbpage.rst45
-rw-r--r--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index.rst19
-rw-r--r--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legacy_instructions.txt72
-rw-r--r--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memory.txt114
-rw-r--r--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perf.rst86
-rw-r--r--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silicon-errata.txt74
-rw-r--r--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tagged-pointers.txt52
10 files changed, 1048 insertions, 0 deletions
diff --git a/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amu.rst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amu.rst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ab7180f91
--- /dev/null
+++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amu.rst
@@ -0,0 +1,100 @@
+.. include:: ../disclaimer-zh_CN.rst
+
+:Original: :ref:`Documentation/arm64/amu.rst <amu_index>`
+
+Translator: Bailu Lin <bailu.lin@vivo.com>
+
+==================================
+AArch64 Linux 中扩展的活动监控单元
+==================================
+
+作者: Ionela Voinescu <ionela.voinescu@arm.com>
+
+日期: 2019-09-10
+
+本文档简要描述了 AArch64 Linux 支持的活动监控单元的规范。
+
+
+架构总述
+--------
+
+活动监控是 ARMv8.4 CPU 架构引入的一个可选扩展特性。
+
+活动监控单元(在每个 CPU 中实现)为系统管理提供了性能计数器。既可以通
+过系统寄存器的方式访问计数器,同时也支持外部内存映射的方式访问计数器。
+
+AMUv1 架构实现了一个由4个固定的64位事件计数器组成的计数器组。
+
+ - CPU 周期计数器:同 CPU 的频率增长
+ - 常量计数器:同固定的系统时钟频率增长
+ - 淘汰指令计数器: 同每次架构指令执行增长
+ - 内存停顿周期计数器:计算由在时钟域内的最后一级缓存中未命中而引起
+ 的指令调度停顿周期数
+
+当处于 WFI 或者 WFE 状态时,计数器不会增长。
+
+AMU 架构提供了一个高达16位的事件计数器空间,未来新的 AMU 版本中可能
+用它来实现新增的事件计数器。
+
+另外,AMUv1 实现了一个多达16个64位辅助事件计数器的计数器组。
+
+冷复位时所有的计数器会清零。
+
+
+基本支持
+--------
+
+内核可以安全地运行在支持 AMU 和不支持 AMU 的 CPU 组合中。
+因此,当配置 CONFIG_ARM64_AMU_EXTN 后我们无条件使能后续
+(secondary or hotplugged) CPU 检测和使用这个特性。
+
+当在 CPU 上检测到该特性时,我们会标记为特性可用但是不能保证计数器的功能,
+仅表明有扩展属性。
+
+固件(代码运行在高异常级别,例如 arm-tf )需支持以下功能:
+
+ - 提供低异常级别(EL2 和 EL1)访问 AMU 寄存器的能力。
+ - 使能计数器。如果未使能,它的值应为 0。
+ - 在从电源关闭状态启动 CPU 前或后保存或者恢复计数器。
+
+当使用使能了该特性的内核启动但固件损坏时,访问计数器寄存器可能会遭遇
+panic 或者死锁。即使未发现这些症状,计数器寄存器返回的数据结果并不一
+定能反映真实情况。通常,计数器会返回 0,表明他们未被使能。
+
+如果固件没有提供适当的支持最好关闭 CONFIG_ARM64_AMU_EXTN。
+值得注意的是,出于安全原因,不要绕过 AMUSERRENR_EL0 设置而捕获从
+EL0(用户空间) 访问 EL1(内核空间)。 因此,固件应该确保访问 AMU寄存器
+不会困在 EL2或EL3。
+
+AMUv1 的固定计数器可以通过如下系统寄存器访问:
+
+ - SYS_AMEVCNTR0_CORE_EL0
+ - SYS_AMEVCNTR0_CONST_EL0
+ - SYS_AMEVCNTR0_INST_RET_EL0
+ - SYS_AMEVCNTR0_MEM_STALL_EL0
+
+特定辅助计数器可以通过 SYS_AMEVCNTR1_EL0(n) 访问,其中n介于0到15。
+
+详细信息定义在目录:arch/arm64/include/asm/sysreg.h。
+
+
+用户空间访问
+------------
+
+由于以下原因,当前禁止从用户空间访问 AMU 的寄存器:
+
+ - 安全因数:可能会暴露处于安全模式执行的代码信息。
+ - 意愿:AMU 是用于系统管理的。
+
+同样,该功能对用户空间不可见。
+
+
+虚拟化
+------
+
+由于以下原因,当前禁止从 KVM 客户端的用户空间(EL0)和内核空间(EL1)
+访问 AMU 的寄存器:
+
+ - 安全因数:可能会暴露给其他客户端或主机端执行的代码信息。
+
+任何试图访问 AMU 寄存器的行为都会触发一个注册在客户端的未定义异常。
diff --git a/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booting.txt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booting.txt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5b0164132
--- /dev/null
+++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booting.txt
@@ -0,0 +1,246 @@
+Chinese translated version of Documentation/arm64/booting.rst
+
+If you have any comment or update to the content, please contact the
+original document maintainer directly. However, if you have a problem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 you can also ask the Chinese maintainer for
+help. Contact the Chinese maintainer if this translation is outdated
+or if there is a problem with the translation.
+
+M: Will Deacon <will.deacon@arm.com>
+zh_CN: Fu Wei <wefu@redhat.com>
+C: 55f058e7574c3615dea4615573a19bdb258696c6
+---------------------------------------------------------------------
+Documentation/arm64/booting.rst 的中文翻译
+
+如果想评论或更新本文的内容,请直接联系原文档的维护者。如果你使用英文
+交流有困难的话,也可以向中文版维护者求助。如果本翻译更新不及时或者翻
+译存在问题,请联系中文版维护者。
+
+英文版维护者: Will Deacon <will.deacon@arm.com>
+中文版维护者: 傅炜 Fu Wei <wefu@redhat.com>
+中文版翻译者: 傅炜 Fu Wei <wefu@redhat.com>
+中文版校译者: 傅炜 Fu Wei <wefu@redhat.com>
+本文翻译提交时的 Git 检出点为: 55f058e7574c3615dea4615573a19bdb258696c6
+
+以下为正文
+---------------------------------------------------------------------
+ 启动 AArch64 Linux
+ ==================
+
+作者: Will Deacon <will.deacon@arm.com>
+日期: 2012 年 09 月 07 日
+
+本文档基于 Russell King 的 ARM 启动文档,且适用于所有公开发布的
+AArch64 Linux 内核代码。
+
+AArch64 异常模型由多个异常级(EL0 - EL3)组成,对于 EL0 和 EL1 异常级
+有对应的安全和非安全模式。EL2 是系统管理级,且仅存在于非安全模式下。
+EL3 是最高特权级,且仅存在于安全模式下。
+
+基于本文档的目的,我们将简单地使用‘引导装载程序’(‘boot loader’)
+这个术语来定义在将控制权交给 Linux 内核前 CPU 上执行的所有软件。
+这可能包含安全监控和系统管理代码,或者它可能只是一些用于准备最小启动
+环境的指令。
+
+基本上,引导装载程序(至少)应实现以下操作:
+
+1、设置和初始化 RAM
+2、设置设备树数据
+3、解压内核映像
+4、调用内核映像
+
+
+1、设置和初始化 RAM
+-----------------
+
+必要性: 强制
+
+引导装载程序应该找到并初始化系统中所有内核用于保持系统变量数据的 RAM。
+这个操作的执行方式因设备而异。(它可能使用内部算法来自动定位和计算所有
+RAM,或可能使用对这个设备已知的 RAM 信息,还可能是引导装载程序设计者
+想到的任何合适的方法。)
+
+
+2、设置设备树数据
+---------------
+
+必要性: 强制
+
+设备树数据块(dtb)必须 8 字节对齐,且大小不能超过 2MB。由于设备树
+数据块将在使能缓存的情况下以 2MB 粒度被映射,故其不能被置于必须以特定
+属性映射的2M区域内。
+
+注: v4.2 之前的版本同时要求设备树数据块被置于从内核映像以下
+text_offset 字节处算起第一个 512MB 内。
+
+3、解压内核映像
+-------------
+
+必要性: 可选
+
+AArch64 内核当前没有提供自解压代码,因此如果使用了压缩内核映像文件
+(比如 Image.gz),则需要通过引导装载程序(使用 gzip 等)来进行解压。
+若引导装载程序没有实现这个功能,就要使用非压缩内核映像文件。
+
+
+4、调用内核映像
+-------------
+
+必要性: 强制
+
+已解压的内核映像包含一个 64 字节的头,内容如下:
+
+ u32 code0; /* 可执行代码 */
+ u32 code1; /* 可执行代码 */
+ u64 text_offset; /* 映像装载偏移,小端模式 */
+ u64 image_size; /* 映像实际大小, 小端模式 */
+ u64 flags; /* 内核旗标, 小端模式 *
+ u64 res2 = 0; /* 保留 */
+ u64 res3 = 0; /* 保留 */
+ u64 res4 = 0; /* 保留 */
+ u32 magic = 0x644d5241; /* 魔数, 小端, "ARM\x64" */
+ u32 res5; /* 保留 (用于 PE COFF 偏移) */
+
+
+映像头注释:
+
+- 自 v3.17 起,除非另有说明,所有域都是小端模式。
+
+- code0/code1 负责跳转到 stext.
+
+- 当通过 EFI 启动时, 最初 code0/code1 被跳过。
+ res5 是到 PE 文件头的偏移,而 PE 文件头含有 EFI 的启动入口点
+ (efi_stub_entry)。当 stub 代码完成了它的使命,它会跳转到 code0
+ 继续正常的启动流程。
+
+- v3.17 之前,未明确指定 text_offset 的字节序。此时,image_size 为零,
+ 且 text_offset 依照内核字节序为 0x80000。
+ 当 image_size 非零,text_offset 为小端模式且是有效值,应被引导加载
+ 程序使用。当 image_size 为零,text_offset 可假定为 0x80000。
+
+- flags 域 (v3.17 引入) 为 64 位小端模式,其编码如下:
+ 位 0: 内核字节序。 1 表示大端模式,0 表示小端模式。
+ 位 1-2: 内核页大小。
+ 0 - 未指定。
+ 1 - 4K
+ 2 - 16K
+ 3 - 64K
+ 位 3: 内核物理位置
+ 0 - 2MB 对齐基址应尽量靠近内存起始处,因为
+ 其基址以下的内存无法通过线性映射访问
+ 1 - 2MB 对齐基址可以在物理内存的任意位置
+ 位 4-63: 保留。
+
+- 当 image_size 为零时,引导装载程序应试图在内核映像末尾之后尽可能
+ 多地保留空闲内存供内核直接使用。对内存空间的需求量因所选定的内核
+ 特性而异, 并无实际限制。
+
+内核映像必须被放置在任意一个可用系统内存 2MB 对齐基址的 text_offset
+字节处,并从该处被调用。2MB 对齐基址和内核映像起始地址之间的区域对于
+内核来说没有特殊意义,且可能被用于其他目的。
+从映像起始地址算起,最少必须准备 image_size 字节的空闲内存供内核使用。
+注: v4.6 之前的版本无法使用内核映像物理偏移以下的内存,所以当时建议
+将映像尽量放置在靠近系统内存起始的地方。
+
+任何提供给内核的内存(甚至在映像起始地址之前),若未从内核中标记为保留
+(如在设备树(dtb)的 memreserve 区域),都将被认为对内核是可用。
+
+在跳转入内核前,必须符合以下状态:
+
+- 停止所有 DMA 设备,这样内存数据就不会因为虚假网络包或磁盘数据而
+ 被破坏。这可能可以节省你许多的调试时间。
+
+- 主 CPU 通用寄存器设置
+ x0 = 系统 RAM 中设备树数据块(dtb)的物理地址。
+ x1 = 0 (保留,将来可能使用)
+ x2 = 0 (保留,将来可能使用)
+ x3 = 0 (保留,将来可能使用)
+
+- CPU 模式
+ 所有形式的中断必须在 PSTATE.DAIF 中被屏蔽(Debug、SError、IRQ
+ 和 FIQ)。
+ CPU 必须处于 EL2(推荐,可访问虚拟化扩展)或非安全 EL1 模式下。
+
+- 高速缓存、MMU
+ MMU 必须关闭。
+ 指令缓存开启或关闭皆可。
+ 已载入的内核映像的相应内存区必须被清理,以达到缓存一致性点(PoC)。
+ 当存在系统缓存或其他使能缓存的一致性主控器时,通常需使用虚拟地址
+ 维护其缓存,而非 set/way 操作。
+ 遵从通过虚拟地址操作维护构架缓存的系统缓存必须被配置,并可以被使能。
+ 而不通过虚拟地址操作维护构架缓存的系统缓存(不推荐),必须被配置且
+ 禁用。
+
+ *译者注:对于 PoC 以及缓存相关内容,请参考 ARMv8 构架参考手册
+ ARM DDI 0487A
+
+- 架构计时器
+ CNTFRQ 必须设定为计时器的频率,且 CNTVOFF 必须设定为对所有 CPU
+ 都一致的值。如果在 EL1 模式下进入内核,则 CNTHCTL_EL2 中的
+ EL1PCTEN (bit 0) 必须置位。
+
+- 一致性
+ 通过内核启动的所有 CPU 在内核入口地址上必须处于相同的一致性域中。
+ 这可能要根据具体实现来定义初始化过程,以使能每个CPU上对维护操作的
+ 接收。
+
+- 系统寄存器
+ 在进入内核映像的异常级中,所有构架中可写的系统寄存器必须通过软件
+ 在一个更高的异常级别下初始化,以防止在 未知 状态下运行。
+
+ 对于拥有 GICv3 中断控制器并以 v3 模式运行的系统:
+ - 如果 EL3 存在:
+ ICC_SRE_EL3.Enable (位 3) 必须初始化为 0b1。
+ ICC_SRE_EL3.SRE (位 0) 必须初始化为 0b1。
+ - 若内核运行在 EL1:
+ ICC_SRE_EL2.Enable (位 3) 必须初始化为 0b1。
+ ICC_SRE_EL2.SRE (位 0) 必须初始化为 0b1。
+ - 设备树(DT)或 ACPI 表必须描述一个 GICv3 中断控制器。
+
+ 对于拥有 GICv3 中断控制器并以兼容(v2)模式运行的系统:
+ - 如果 EL3 存在:
+ ICC_SRE_EL3.SRE (位 0) 必须初始化为 0b0。
+ - 若内核运行在 EL1:
+ ICC_SRE_EL2.SRE (位 0) 必须初始化为 0b0。
+ - 设备树(DT)或 ACPI 表必须描述一个 GICv2 中断控制器。
+
+以上对于 CPU 模式、高速缓存、MMU、架构计时器、一致性、系统寄存器的
+必要条件描述适用于所有 CPU。所有 CPU 必须在同一异常级别跳入内核。
+
+引导装载程序必须在每个 CPU 处于以下状态时跳入内核入口:
+
+- 主 CPU 必须直接跳入内核映像的第一条指令。通过此 CPU 传递的设备树
+ 数据块必须在每个 CPU 节点中包含一个 ‘enable-method’ 属性,所
+ 支持的 enable-method 请见下文。
+
+ 引导装载程序必须生成这些设备树属性,并在跳入内核入口之前将其插入
+ 数据块。
+
+- enable-method 为 “spin-table” 的 CPU 必须在它们的 CPU
+ 节点中包含一个 ‘cpu-release-addr’ 属性。这个属性标识了一个
+ 64 位自然对齐且初始化为零的内存位置。
+
+ 这些 CPU 必须在内存保留区(通过设备树中的 /memreserve/ 域传递
+ 给内核)中自旋于内核之外,轮询它们的 cpu-release-addr 位置(必须
+ 包含在保留区中)。可通过插入 wfe 指令来降低忙循环开销,而主 CPU 将
+ 发出 sev 指令。当对 cpu-release-addr 所指位置的读取操作返回非零值
+ 时,CPU 必须跳入此值所指向的地址。此值为一个单独的 64 位小端值,
+ 因此 CPU 须在跳转前将所读取的值转换为其本身的端模式。
+
+- enable-method 为 “psci” 的 CPU 保持在内核外(比如,在
+ memory 节点中描述为内核空间的内存区外,或在通过设备树 /memreserve/
+ 域中描述为内核保留区的空间中)。内核将会发起在 ARM 文档(编号
+ ARM DEN 0022A:用于 ARM 上的电源状态协调接口系统软件)中描述的
+ CPU_ON 调用来将 CPU 带入内核。
+
+ *译者注: ARM DEN 0022A 已更新到 ARM DEN 0022C。
+
+ 设备树必须包含一个 ‘psci’ 节点,请参考以下文档:
+ Documentation/devicetree/bindings/arm/psci.yaml
+
+
+- 辅助 CPU 通用寄存器设置
+ x0 = 0 (保留,将来可能使用)
+ x1 = 0 (保留,将来可能使用)
+ x2 = 0 (保留,将来可能使用)
+ x3 = 0 (保留,将来可能使用)
diff --git a/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elf_hwcaps.rst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elf_hwcaps.rst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9aa4637ea
--- /dev/null
+++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elf_hwcaps.rst
@@ -0,0 +1,240 @@
+.. include:: ../disclaimer-zh_CN.rst
+
+:Original: :ref:`Documentation/arm64/elf_hwcaps.rst <elf_hwcaps_index>`
+
+Translator: Bailu Lin <bailu.lin@vivo.com>
+
+================
+ARM64 ELF hwcaps
+================
+
+这篇文档描述了 arm64 ELF hwcaps 的用法和语义。
+
+
+1. 简介
+-------
+
+有些硬件或软件功能仅在某些 CPU 实现上和/或在具体某个内核配置上可用,但
+对于处于 EL0 的用户空间代码没有可用的架构发现机制。内核通过在辅助向量表
+公开一组称为 hwcaps 的标志而把这些功能暴露给用户空间。
+
+用户空间软件可以通过获取辅助向量的 AT_HWCAP 或 AT_HWCAP2 条目来测试功能,
+并测试是否设置了相关标志,例如::
+
+ bool floating_point_is_present(void)
+ {
+ unsigned long hwcaps = getauxval(AT_HWCAP);
+ if (hwcaps & HWCAP_FP)
+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
+
+如果软件依赖于 hwcap 描述的功能,在尝试使用该功能前则应检查相关的 hwcap
+标志以验证该功能是否存在。
+
+不能通过其他方式探查这些功能。当一个功能不可用时,尝试使用它可能导致不可
+预测的行为,并且无法保证能确切的知道该功能不可用,例如 SIGILL。
+
+
+2. Hwcaps 的说明
+----------------
+
+大多数 hwcaps 旨在说明通过架构 ID 寄存器(处于 EL0 的用户空间代码无法访问)
+描述的功能的存在。这些 hwcap 通过 ID 寄存器字段定义,并且应根据 ARM 体系
+结构参考手册(ARM ARM)中定义的字段来解释说明。
+
+这些 hwcaps 以下面的形式描述::
+
+ idreg.field == val 表示有某个功能。
+
+当 idreg.field 中有 val 时,hwcaps 表示 ARM ARM 定义的功能是有效的,但是
+并不是说要完全和 val 相等,也不是说 idreg.field 描述的其他功能就是缺失的。
+
+其他 hwcaps 可能表明无法仅由 ID 寄存器描述的功能的存在。这些 hwcaps 可能
+没有被 ID 寄存器描述,需要参考其他文档。
+
+
+3. AT_HWCAP 中揭示的 hwcaps
+---------------------------
+
+HWCAP_FP
+ ID_AA64PFR0_EL1.FP == 0b0000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_ASIMD
+ ID_AA64PFR0_EL1.AdvSIMD == 0b0000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_EVTSTRM
+ 通用计时器频率配置为大约100KHz以生成事件。
+
+HWCAP_AES
+ ID_AA64ISAR0_EL1.AES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_PMULL
+ ID_AA64ISAR0_EL1.AES == 0b0010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_SHA1
+ ID_AA64ISAR0_EL1.SHA1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_SHA2
+ ID_AA64ISAR0_EL1.SHA2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_CRC32
+ ID_AA64ISAR0_EL1.CRC32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_ATOMICS
+ ID_AA64ISAR0_EL1.Atomic == 0b0010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_FPHP
+ ID_AA64PFR0_EL1.FP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_ASIMDHP
+ ID_AA64PFR0_EL1.AdvSIMD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_CPUID
+ 根据 Documentation/arm64/cpu-feature-registers.rst 描述,EL0 可以访问
+ 某些 ID 寄存器。
+
+ 这些 ID 寄存器可能表示功能的可用性。
+
+HWCAP_ASIMDRDM
+ ID_AA64ISAR0_EL1.RDM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_JSCVT
+ ID_AA64ISAR1_EL1.JSCVT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_FCMA
+ ID_AA64ISAR1_EL1.FCMA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_LRCPC
+ ID_AA64ISAR1_EL1.LRCPC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_DCPOP
+ ID_AA64ISAR1_EL1.DPB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_SHA3
+ ID_AA64ISAR0_EL1.SHA3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_SM3
+ ID_AA64ISAR0_EL1.SM3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_SM4
+ ID_AA64ISAR0_EL1.SM4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_ASIMDDP
+ ID_AA64ISAR0_EL1.DP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_SHA512
+ ID_AA64ISAR0_EL1.SHA2 == 0b0010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_SVE
+ ID_AA64PFR0_EL1.SVE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_ASIMDFHM
+ ID_AA64ISAR0_EL1.FHM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_DIT
+ ID_AA64PFR0_EL1.DIT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_USCAT
+ ID_AA64MMFR2_EL1.AT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_ILRCPC
+ ID_AA64ISAR1_EL1.LRCPC == 0b0010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_FLAGM
+ ID_AA64ISAR0_EL1.TS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_SSBS
+ ID_AA64PFR1_EL1.SSBS == 0b0010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_SB
+ ID_AA64ISAR1_EL1.SB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_PACA
+ 如 Documentation/arm64/pointer-authentication.rst 所描述,
+ ID_AA64ISAR1_EL1.APA == 0b0001 或 ID_AA64ISAR1_EL1.API == 0b0001
+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_PACG
+ 如 Documentation/arm64/pointer-authentication.rst 所描述,
+ ID_AA64ISAR1_EL1.GPA == 0b0001 或 ID_AA64ISAR1_EL1.GPI == 0b0001
+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2_DCPODP
+
+ ID_AA64ISAR1_EL1.DPB == 0b0010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2_SVE2
+
+ ID_AA64ZFR0_EL1.SVEVer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2_SVEAES
+
+ ID_AA64ZFR0_EL1.AES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2_SVEPMULL
+
+ ID_AA64ZFR0_EL1.AES == 0b0010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2_SVEBITPERM
+
+ ID_AA64ZFR0_EL1.BitPerm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2_SVESHA3
+
+ ID_AA64ZFR0_EL1.SHA3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2_SVESM4
+
+ ID_AA64ZFR0_EL1.SM4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2_FLAGM2
+
+ ID_AA64ISAR0_EL1.TS == 0b0010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2_FRINT
+
+ ID_AA64ISAR1_EL1.FRINTTS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2_SVEI8MM
+
+ ID_AA64ZFR0_EL1.I8MM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2_SVEF32MM
+
+ ID_AA64ZFR0_EL1.F32MM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2_SVEF64MM
+
+ ID_AA64ZFR0_EL1.F64MM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2_SVEBF16
+
+ ID_AA64ZFR0_EL1.BF16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2_I8MM
+
+ ID_AA64ISAR1_EL1.I8MM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2_BF16
+
+ ID_AA64ISAR1_EL1.BF16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2_DGH
+
+ ID_AA64ISAR1_EL1.DGH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2_RNG
+
+ ID_AA64ISAR0_EL1.RNDR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HWCAP2_BTI
+
+ ID_AA64PFR0_EL1.BT == 0b0001 表示有此功能。
+
+
+4. 未使用的 AT_HWCAP 位
+-----------------------
+
+为了与用户空间交互,内核保证 AT_HWCAP 的第62、63位将始终返回0。
diff --git a/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hugetlbpage.rst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hugetlbpage.rst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13304d269
--- /dev/null
+++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hugetlbpage.rst
@@ -0,0 +1,45 @@
+.. include:: ../disclaimer-zh_CN.rst
+
+:Original: :ref:`Documentation/arm64/hugetlbpage.rst <hugetlbpage_index>`
+
+Translator: Bailu Lin <bailu.lin@vivo.com>
+
+=====================
+ARM64中的 HugeTLBpage
+=====================
+
+大页依靠有效利用 TLBs 来提高地址翻译的性能。这取决于以下
+两点 -
+
+ - 大页的大小
+ - TLBs 支持的条目大小
+
+ARM64 接口支持2种大页方式。
+
+1) pud/pmd 级别的块映射
+-----------------------
+
+这是常规大页,他们的 pmd 或 pud 页面表条目指向一个内存块。
+不管 TLB 中支持的条目大小如何,块映射可以减少翻译大页地址
+所需遍历的页表深度。
+
+2) 使用连续位
+-------------
+
+架构中转换页表条目(D4.5.3, ARM DDI 0487C.a)中提供一个连续
+位告诉 MMU 这个条目是一个连续条目集的一员,它可以被缓存在单
+个 TLB 条目中。
+
+在 Linux 中连续位用来增加 pmd 和 pte(最后一级)级别映射的大
+小。受支持的连续页表条目数量因页面大小和页表级别而异。
+
+
+支持以下大页尺寸配置 -
+
+ ====== ======== ==== ======== ===
+ - CONT PTE PMD CONT PMD PUD
+ ====== ======== ==== ======== ===
+ 4K: 64K 2M 32M 1G
+ 16K: 2M 32M 1G
+ 64K: 2M 512M 16G
+ ====== ======== ==== ======== ===
diff --git a/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index.rst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index.rst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57dc5de5c
--- /dev/null
+++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index.rst
@@ -0,0 +1,19 @@
+.. include:: ../disclaimer-zh_CN.rst
+
+:Original: :ref:`Documentation/arm64/index.rst <arm64_index>`
+:Translator: Bailu Lin <bailu.lin@vivo.com>
+
+.. _cn_arm64_index:
+
+
+==========
+ARM64 架构
+==========
+
+.. toctree::
+ :maxdepth: 2
+
+ amu
+ hugetlbpage
+ perf
+ elf_hwcaps
diff --git a/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legacy_instructions.txt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legacy_instructions.txt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e295cf75f
--- /dev/null
+++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legacy_instructions.txt
@@ -0,0 +1,72 @@
+Chinese translated version of Documentation/arm64/legacy_instructions.rst
+
+If you have any comment or update to the content, please contact the
+original document maintainer directly. However, if you have a problem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 you can also ask the Chinese maintainer for
+help. Contact the Chinese maintainer if this translation is outdated
+or if there is a problem with the translation.
+
+Maintainer: Punit Agrawal <punit.agrawal@arm.com>
+ Suzuki K. Poulose <suzuki.poulose@arm.com>
+Chinese maintainer: Fu Wei <wefu@redhat.com>
+---------------------------------------------------------------------
+Documentation/arm64/legacy_instructions.rst 的中文翻译
+
+如果想评论或更新本文的内容,请直接联系原文档的维护者。如果你使用英文
+交流有困难的话,也可以向中文版维护者求助。如果本翻译更新不及时或者翻
+译存在问题,请联系中文版维护者。
+
+本文翻译提交时的 Git 检出点为: bc465aa9d045feb0e13b4a8f32cc33c1943f62d6
+
+英文版维护者: Punit Agrawal <punit.agrawal@arm.com>
+ Suzuki K. Poulose <suzuki.poulose@arm.com>
+中文版维护者: 傅炜 Fu Wei <wefu@redhat.com>
+中文版翻译者: 傅炜 Fu Wei <wefu@redhat.com>
+中文版校译者: 傅炜 Fu Wei <wefu@redhat.com>
+
+以下为正文
+---------------------------------------------------------------------
+Linux 内核在 arm64 上的移植提供了一个基础框架,以支持构架中正在被淘汰或已废弃指令的模拟执行。
+这个基础框架的代码使用未定义指令钩子(hooks)来支持模拟。如果指令存在,它也允许在硬件中启用该指令。
+
+模拟模式可通过写 sysctl 节点(/proc/sys/abi)来控制。
+不同的执行方式及 sysctl 节点的相应值,解释如下:
+
+* Undef(未定义)
+ 值: 0
+ 产生未定义指令终止异常。它是那些构架中已废弃的指令,如 SWP,的默认处理方式。
+
+* Emulate(模拟)
+ 值: 1
+ 使用软件模拟方式。为解决软件迁移问题,这种模拟指令模式的使用是被跟踪的,并会发出速率限制警告。
+ 它是那些构架中正在被淘汰的指令,如 CP15 barriers(隔离指令),的默认处理方式。
+
+* Hardware Execution(硬件执行)
+ 值: 2
+ 虽然标记为正在被淘汰,但一些实现可能提供硬件执行这些指令的使能/禁用操作。
+ 使用硬件执行一般会有更好的性能,但将无法收集运行时对正被淘汰指令的使用统计数据。
+
+默认执行模式依赖于指令在构架中状态。正在被淘汰的指令应该以模拟(Emulate)作为默认模式,
+而已废弃的指令必须默认使用未定义(Undef)模式
+
+注意:指令模拟可能无法应对所有情况。更多详情请参考单独的指令注释。
+
+受支持的遗留指令
+-------------
+* SWP{B}
+节点: /proc/sys/abi/swp
+状态: 已废弃
+默认执行方式: Undef (0)
+
+* CP15 Barriers
+节点: /proc/sys/abi/cp15_barrier
+状态: 正被淘汰,不推荐使用
+默认执行方式: Emulate (1)
+
+* SETEND
+节点: /proc/sys/abi/setend
+状态: 正被淘汰,不推荐使用
+默认执行方式: Emulate (1)*
+注:为了使能这个特性,系统中的所有 CPU 必须在 EL0 支持混合字节序。
+如果一个新的 CPU (不支持混合字节序) 在使能这个特性后被热插入系统,
+在应用中可能会出现不可预期的结果。
diff --git a/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memory.txt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memory.txt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be20f8228
--- /dev/null
+++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memory.txt
@@ -0,0 +1,114 @@
+Chinese translated version of Documentation/arm64/memory.rst
+
+If you have any comment or update to the content, please contact the
+original document maintainer directly. However, if you have a problem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 you can also ask the Chinese maintainer for
+help. Contact the Chinese maintainer if this translation is outdated
+or if there is a problem with the translation.
+
+Maintainer: Catalin Marinas <catalin.marinas@arm.com>
+Chinese maintainer: Fu Wei <wefu@redhat.com>
+---------------------------------------------------------------------
+Documentation/arm64/memory.rst 的中文翻译
+
+如果想评论或更新本文的内容,请直接联系原文档的维护者。如果你使用英文
+交流有困难的话,也可以向中文版维护者求助。如果本翻译更新不及时或者翻
+译存在问题,请联系中文版维护者。
+
+本文翻译提交时的 Git 检出点为: bc465aa9d045feb0e13b4a8f32cc33c1943f62d6
+
+英文版维护者: Catalin Marinas <catalin.marinas@arm.com>
+中文版维护者: 傅炜 Fu Wei <wefu@redhat.com>
+中文版翻译者: 傅炜 Fu Wei <wefu@redhat.com>
+中文版校译者: 傅炜 Fu Wei <wefu@redhat.com>
+
+以下为正文
+---------------------------------------------------------------------
+ Linux 在 AArch64 中的内存布局
+ ===========================
+
+作者: Catalin Marinas <catalin.marinas@arm.com>
+
+本文档描述 AArch64 Linux 内核所使用的虚拟内存布局。此构架可以实现
+页大小为 4KB 的 4 级转换表和页大小为 64KB 的 3 级转换表。
+
+AArch64 Linux 使用 3 级或 4 级转换表,其页大小配置为 4KB,对于用户和内核
+分别都有 39-bit (512GB) 或 48-bit (256TB) 的虚拟地址空间。
+对于页大小为 64KB的配置,仅使用 2 级转换表,有 42-bit (4TB) 的虚拟地址空间,但内存布局相同。
+
+用户地址空间的 63:48 位为 0,而内核地址空间的相应位为 1。TTBRx 的
+选择由虚拟地址的 63 位给出。swapper_pg_dir 仅包含内核(全局)映射,
+而用户 pgd 仅包含用户(非全局)映射。swapper_pg_dir 地址被写入
+TTBR1 中,且从不写入 TTBR0。
+
+
+AArch64 Linux 在页大小为 4KB,并使用 3 级转换表时的内存布局:
+
+起始地址 结束地址 大小 用途
+-----------------------------------------------------------------------
+0000000000000000 0000007fffffffff 512GB 用户空间
+ffffff8000000000 ffffffffffffffff 512GB 内核空间
+
+
+AArch64 Linux 在页大小为 4KB,并使用 4 级转换表时的内存布局:
+
+起始地址 结束地址 大小 用途
+-----------------------------------------------------------------------
+0000000000000000 0000ffffffffffff 256TB 用户空间
+ffff000000000000 ffffffffffffffff 256TB 内核空间
+
+
+AArch64 Linux 在页大小为 64KB,并使用 2 级转换表时的内存布局:
+
+起始地址 结束地址 大小 用途
+-----------------------------------------------------------------------
+0000000000000000 000003ffffffffff 4TB 用户空间
+fffffc0000000000 ffffffffffffffff 4TB 内核空间
+
+
+AArch64 Linux 在页大小为 64KB,并使用 3 级转换表时的内存布局:
+
+起始地址 结束地址 大小 用途
+-----------------------------------------------------------------------
+0000000000000000 0000ffffffffffff 256TB 用户空间
+ffff000000000000 ffffffffffffffff 256TB 内核空间
+
+
+更详细的内核虚拟内存布局,请参阅内核启动信息。
+
+
+4KB 页大小的转换表查找:
+
++--------+--------+--------+--------+--------+--------+--------+--------+
+|63 56|55 48|47 40|39 32|31 24|23 16|15 8|7 0|
++--------+--------+--------+--------+--------+--------+--------+--------+
+ | | | | | |
+ | | | | | v
+ | | | | | [11:0] 页内偏移
+ | | | | +-> [20:12] L3 索引
+ | | | +-----------> [29:21] L2 索引
+ | | +---------------------> [38:30] L1 索引
+ | +-------------------------------> [47:39] L0 索引
+ +-------------------------------------------------> [63] TTBR0/1
+
+
+64KB 页大小的转换表查找:
+
++--------+--------+--------+--------+--------+--------+--------+--------+
+|63 56|55 48|47 40|39 32|31 24|23 16|15 8|7 0|
++--------+--------+--------+--------+--------+--------+--------+--------+
+ | | | | |
+ | | | | v
+ | | | | [15:0] 页内偏移
+ | | | +----------> [28:16] L3 索引
+ | | +--------------------------> [41:29] L2 索引
+ | +-------------------------------> [47:42] L1 索引
+ +-------------------------------------------------> [63] TTBR0/1
+
+
+当使用 KVM 时, 管理程序(hypervisor)在 EL2 中通过相对内核虚拟地址的
+一个固定偏移来映射内核页(内核虚拟地址的高 24 位设为零):
+
+起始地址 结束地址 大小 用途
+-----------------------------------------------------------------------
+0000004000000000 0000007fffffffff 256GB 在 HYP 中映射的内核对象
diff --git a/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perf.rst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perf.rst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9bf21d73f
--- /dev/null
+++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perf.rst
@@ -0,0 +1,86 @@
+.. SPDX-License-Identifier: GPL-2.0
+
+.. include:: ../disclaimer-zh_CN.rst
+
+:Original: :ref:`Documentation/arm64/perf.rst <perf_index>`
+
+Translator: Bailu Lin <bailu.lin@vivo.com>
+
+=============
+Perf 事件属性
+=============
+
+:作者: Andrew Murray <andrew.murray@arm.com>
+:日期: 2019-03-06
+
+exclude_user
+------------
+
+该属性排除用户空间。
+
+用户空间始终运行在 EL0,因此该属性将排除 EL0。
+
+
+exclude_kernel
+--------------
+
+该属性排除内核空间。
+
+打开 VHE 时内核运行在 EL2,不打开 VHE 时内核运行在 EL1。客户机
+内核总是运行在 EL1。
+
+对于宿主机,该属性排除 EL1 和 VHE 上的 EL2。
+
+对于客户机,该属性排除 EL1。请注意客户机从来不会运行在 EL2。
+
+
+exclude_hv
+----------
+
+该属性排除虚拟机监控器。
+
+对于 VHE 宿主机该属性将被忽略,此时我们认为宿主机内核是虚拟机监
+控器。
+
+对于 non-VHE 宿主机该属性将排除 EL2,因为虚拟机监控器运行在 EL2
+的任何代码主要用于客户机和宿主机的切换。
+
+对于客户机该属性无效。请注意客户机从来不会运行在 EL2。
+
+
+exclude_host / exclude_guest
+----------------------------
+
+这些属性分别排除了 KVM 宿主机和客户机。
+
+KVM 宿主机可能运行在 EL0(用户空间),EL1(non-VHE 内核)和
+EL2(VHE 内核 或 non-VHE 虚拟机监控器)。
+
+KVM 客户机可能运行在 EL0(用户空间)和 EL1(内核)。
+
+由于宿主机和客户机之间重叠的异常级别,我们不能仅仅依靠 PMU 的硬件异
+常过滤机制-因此我们必须启用/禁用对于客户机进入和退出的计数。而这在
+VHE 和 non-VHE 系统上表现不同。
+
+对于 non-VHE 系统的 exclude_host 属性排除 EL2 - 在进入和退出客户
+机时,我们会根据 exclude_host 和 exclude_guest 属性在适当的情况下
+禁用/启用该事件。
+
+对于 VHE 系统的 exclude_guest 属性排除 EL1,而对其中的 exclude_host
+属性同时排除 EL0,EL2。在进入和退出客户机时,我们会适当地根据
+exclude_host 和 exclude_guest 属性包括/排除 EL0。
+
+以上声明也适用于在 not-VHE 客户机使用这些属性时,但是请注意客户机从
+来不会运行在 EL2。
+
+
+准确性
+------
+
+在 non-VHE 宿主机上,我们在 EL2 进入/退出宿主机/客户机的切换时启用/
+关闭计数器 -但是在启用/禁用计数器和进入/退出客户机之间存在一段延时。
+对于 exclude_host, 我们可以通过过滤 EL2 消除在客户机进入/退出边界
+上用于计数客户机事件的宿主机事件计数器。但是当使用 !exclude_hv 时,
+在客户机进入/退出有一个小的停电窗口无法捕获到宿主机的事件。
+
+在 VHE 系统没有停电窗口。
diff --git a/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silicon-errata.txt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silicon-errata.txt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440c59ac7
--- /dev/null
+++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silicon-errata.txt
@@ -0,0 +1,74 @@
+Chinese translated version of Documentation/arm64/silicon-errata.rst
+
+If you have any comment or update to the content, please contact the
+original document maintainer directly. However, if you have a problem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 you can also ask the Chinese maintainer for
+help. Contact the Chinese maintainer if this translation is outdated
+or if there is a problem with the translation.
+
+M: Will Deacon <will.deacon@arm.com>
+zh_CN: Fu Wei <wefu@redhat.com>
+C: 1926e54f115725a9248d0c4c65c22acaf94de4c4
+---------------------------------------------------------------------
+Documentation/arm64/silicon-errata.rst 的中文翻译
+
+如果想评论或更新本文的内容,请直接联系原文档的维护者。如果你使用英文
+交流有困难的话,也可以向中文版维护者求助。如果本翻译更新不及时或者翻
+译存在问题,请联系中文版维护者。
+
+英文版维护者: Will Deacon <will.deacon@arm.com>
+中文版维护者: 傅炜 Fu Wei <wefu@redhat.com>
+中文版翻译者: 傅炜 Fu Wei <wefu@redhat.com>
+中文版校译者: 傅炜 Fu Wei <wefu@redhat.com>
+本文翻译提交时的 Git 检出点为: 1926e54f115725a9248d0c4c65c22acaf94de4c4
+
+以下为正文
+---------------------------------------------------------------------
+ 芯片勘误和软件补救措施
+ ==================
+
+作者: Will Deacon <will.deacon@arm.com>
+日期: 2015年11月27日
+
+一个不幸的现实:硬件经常带有一些所谓的“瑕疵(errata)”,导致其在
+某些特定情况下会违背构架定义的行为。就基于 ARM 的硬件而言,这些瑕疵
+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
+ A 类:无可行补救措施的严重缺陷。
+ B 类:有可接受的补救措施的重大或严重缺陷。
+ C 类:在正常操作中不会显现的小瑕疵。
+
+更多资讯,请在 infocenter.arm.com (需注册)中查阅“软件开发者勘误
+笔记”(“Software Developers Errata Notice”)文档。
+
+对于 Linux 而言,B 类缺陷可能需要操作系统的某些特别处理。例如,避免
+一个特殊的代码序列,或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配置处理器。在某种不太常见的
+情况下,为将 A 类缺陷当作 C 类处理,可能需要用类似的手段。这些手段被
+统称为“软件补救措施”,且仅在少数情况需要(例如,那些需要一个运行在
+非安全异常级的补救措施 *并且* 能被 Linux 触发的情况)。
+
+对于尚在讨论中的可能对未受瑕疵影响的系统产生干扰的软件补救措施,有一个
+相应的内核配置(Kconfig)选项被加在 “内核特性(Kernel Features)”->
+“基于可选方法框架的 ARM 瑕疵补救措施(ARM errata workarounds via
+the alternatives framework)"。这些选项被默认开启,若探测到受影响的CPU,
+补丁将在运行时被使用。至于对系统运行影响较小的补救措施,内核配置选项
+并不存在,且代码以某种规避瑕疵的方式被构造(带注释为宜)。
+
+这种做法对于在任意内核源代码树中准确地判断出哪个瑕疵已被软件方法所补救
+稍微有点麻烦,所以在 Linux 内核中此文件作为软件补救措施的注册表,
+并将在新的软件补救措施被提交和向后移植(backported)到稳定内核时被更新。
+
+| 实现者 | 受影响的组件 | 勘误编号 | 内核配置 |
++----------------+-----------------+-----------------+-------------------------+
+| ARM | Cortex-A53 | #826319 | ARM64_ERRATUM_826319 |
+| ARM | Cortex-A53 | #827319 | ARM64_ERRATUM_827319 |
+| ARM | Cortex-A53 | #824069 | ARM64_ERRATUM_824069 |
+| ARM | Cortex-A53 | #819472 | ARM64_ERRATUM_819472 |
+| ARM | Cortex-A53 | #845719 | ARM64_ERRATUM_845719 |
+| ARM | Cortex-A53 | #843419 | ARM64_ERRATUM_843419 |
+| ARM | Cortex-A57 | #832075 | ARM64_ERRATUM_832075 |
+| ARM | Cortex-A57 | #852523 | N/A |
+| ARM | Cortex-A57 | #834220 | ARM64_ERRATUM_834220 |
+| | | | |
+| Cavium | ThunderX ITS | #22375, #24313 | CAVIUM_ERRATUM_22375 |
+| Cavium | ThunderX GICv3 | #23154 | CAVIUM_ERRATUM_23154 |
diff --git a/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tagged-pointers.txt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tagged-pointers.txt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77ac3548a
--- /dev/null
+++ b/Documentation/translations/zh_CN/arm64/tagged-pointers.txt
@@ -0,0 +1,52 @@
+Chinese translated version of Documentation/arm64/tagged-pointers.rst
+
+If you have any comment or update to the content, please contact the
+original document maintainer directly. However, if you have a problem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 you can also ask the Chinese maintainer for
+help. Contact the Chinese maintainer if this translation is outdated
+or if there is a problem with the translation.
+
+Maintainer: Will Deacon <will.deacon@arm.com>
+Chinese maintainer: Fu Wei <wefu@redhat.com>
+---------------------------------------------------------------------
+Documentation/arm64/tagged-pointers.rst 的中文翻译
+
+如果想评论或更新本文的内容,请直接联系原文档的维护者。如果你使用英文
+交流有困难的话,也可以向中文版维护者求助。如果本翻译更新不及时或者翻
+译存在问题,请联系中文版维护者。
+
+英文版维护者: Will Deacon <will.deacon@arm.com>
+中文版维护者: 傅炜 Fu Wei <wefu@redhat.com>
+中文版翻译者: 傅炜 Fu Wei <wefu@redhat.com>
+中文版校译者: 傅炜 Fu Wei <wefu@redhat.com>
+
+以下为正文
+---------------------------------------------------------------------
+ Linux 在 AArch64 中带标记的虚拟地址
+ =================================
+
+作者: Will Deacon <will.deacon@arm.com>
+日期: 2013 年 06 月 12 日
+
+本文档简述了在 AArch64 地址转换系统中提供的带标记的虚拟地址及其在
+AArch64 Linux 中的潜在用途。
+
+内核提供的地址转换表配置使通过 TTBR0 完成的虚拟地址转换(即用户空间
+映射),其虚拟地址的最高 8 位(63:56)会被转换硬件所忽略。这种机制
+让这些位可供应用程序自由使用,其注意事项如下:
+
+ (1) 内核要求所有传递到 EL1 的用户空间地址带有 0x00 标记。
+ 这意味着任何携带用户空间虚拟地址的系统调用(syscall)
+ 参数 *必须* 在陷入内核前使它们的最高字节被清零。
+
+ (2) 非零标记在传递信号时不被保存。这意味着在应用程序中利用了
+ 标记的信号处理函数无法依赖 siginfo_t 的用户空间虚拟
+ 地址所携带的包含其内部域信息的标记。此规则的一个例外是
+ 当信号是在调试观察点的异常处理程序中产生的,此时标记的
+ 信息将被保存。
+
+ (3) 当使用带标记的指针时需特别留心,因为仅对两个虚拟地址
+ 的高字节,C 编译器很可能无法判断它们是不同的。
+
+此构架会阻止对带标记的 PC 指针的利用,因此在异常返回时,其高字节
+将被设置成一个为 “55” 的扩展符。